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2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89篇
林业   127篇
农学   85篇
基础科学   28篇
  274篇
综合类   412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224篇
畜牧兽医   103篇
园艺   74篇
植物保护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1.
Infectious pathogens figure prominently among those factors threatening marine wildlife. Mass mortality events caused by pathogens can fundamentally alter the structure of wild fish stocks and depress recruitment rates and yield. In the most severe instances, this can precipitate stock collapses resulting in dramatic economic losses to once valuable commercial fisheries. An outbreak of a herpes‐like virus among commercially fished abalone populations in the south‐west fishery of Victoria, Australia, during 2006–2007,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tality rates among all cohorts. Long‐term records from fishery‐independent surveys of blacklip abalone Haliotis rubra (Leach) enabled abundance from pre‐ and post‐viral periods to be analysed to estimate stock density and biomas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bundance in relation to physical habitat variables derived from high‐resolution bathymetric LiDAR data was investig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both measures between pre‐ and post‐viral periods. Although there was some limited evidence of gradual stock improvement in recent years, disease‐affected reefs have remained below productivity rates prior to the disease outbreak suggesting a reduction in larval availability or settlement success. This was corroborated by trends in sublegal sized blacklip abalone abundance that has yet to show substantial recovery post‐disease. Abundance data were modelled as a function of habitat variables using a generalised additive model (GAM) and indicated that high abundance was associated with complex reef structures of coastal waters (<15 m).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long‐term surveys to understand abalone recovery following mass mortality and the links between stock abundance and seafloor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解南沙群岛海域春、秋季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根据2013年春季(3月中旬至4月初)及秋季(9月)在南沙群岛开展的两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南沙群岛海域浮游介形类物种组成较为丰富,记录 45种隶属于2科、4亚科、19属。其中,春季有21种,秋季38种,两季均出现的共有种有14个;(2)春、秋两季浮游介形类优势种差异明显,春季优势种组成较为单一,数量低,主要生态类群为外海暖水类群和广温暖水类群,秋季优势种组成较为复杂,数量多,主要为外海暖水类群。春季优势种由后圆真浮萤、葱萤、尖头毛浮萤组成,秋季由纳米海萤、双叉真浮萤、刺喙葱萤、短形小浮萤、粗大后浮萤组成。研究表明:(1)春秋两季浮游介形类密度差异显著,密度分布不均,局部区域密度较高,与该海域局部环流密切相关;(2)浮游介形类两季平均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分别为0.59、1.37和0.55,秋季高于春季;(3)春季及秋季均分为岛礁群落和外海群落,群落分布随洋流改变呈季节性变化;(4)受季风影响的大环流及局部环流是浮游介形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多样性呈明显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3.
利用1969—2009年成县日照等观测资料,分析了成县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与云量、雾日数、相对湿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成县41 a的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倾向率为-63.406 h/10a。总云量、雾日数的增加以及相对湿度增大都会导致日照时数的减少。  相似文献   
54.
高温下不同空气湿度对温室番茄花粉活力和坐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空气湿度对番茄花粉活力的影响,设置3个湿度处理,相对湿度(RH)分别为85%~90%(H处理)、65%~70%(M处理),以不加湿RH35%~40%(L处理)为对照。采用人工自然光照生长箱(长、宽、高分别为150、120、200 cm),在每天的高温时段(10:00-16:00)加湿。结果表明,在高温(32~35℃)条件下,对番茄2~4花穗的调查发现,与对照L处理相比,加湿H处理使花粉中的花粉量增加53%~135%,花粉活力提高64%~166%,花粉的萌发率也增加77%~132%,最终使番茄的坐果率提高34%~77%,且品种间表现一致。此外由于高温时间的持续及营养的消耗,第4花穗中的花粉量、花粉活力、花粉萌发分别只有第2花穗的48%~89%、53%~96%和72%~97%。加湿M处理也表现出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笔者于2008年夏、秋、冬3个季节,每个季节在福州乌山果园对橘小实蝇进行10d的全天观测,然后各季节分别选择3d晴朗或多云的气候条件下所得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分析比较该虫的日飞翔活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在不同季节的飞翔活动节律不同,在晴到多云天气里,该虫夏季的活动高峰期为上午7:00,秋季为上午9:00,冬季则为下午15:00.橘小实蝇成虫仅在白天有光照情况下进行飞翔活动,气温、相对湿度对该虫活动有显著的影响.气温在20~30℃时,橘小实蝇飞翔活动最活跃,相对湿度大于60%时其飞翔活动最活跃.降水带来的气温与相对湿度的变化对橘小实蝇飞翔活动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渍水对冬油菜苗期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以中双9号油菜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苗期不同渍水时间对冬油菜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光合色素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一直下降。其它生长及生理指标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相对生长率、根系活力、可溶性糖、根系丙二醛(MDA)含量、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渍水第13d时达到最高,而叶片MDA含量则在渍水胁迫24d时达到最大值。说明渍水胁迫对冬油菜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生长产生显著影响。短期渍水胁迫下,油菜幼苗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生理代谢活动,维持一定的生长量;但是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植株生理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油菜幼苗生长受抑制,相对生长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7.
通过不同药剂对水稻褐变穗相对防效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5种药剂中对水稻褐变穗相对防效最好的是2%加收米,相对防效61.5%,水稻产量最高,达到664.3kg/667 m2,较对照增产57.4 kg/667 m2,增产率9.5%。  相似文献   
58.
胡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02-21903,22035
从我国旅游景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入手,深入分析小规模景区的相对优势,走差异化道路,探索适合小规模景区的经营管理策略,以解决这类景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促进旅游景区市场的整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9.
不同类型梅花品种及近缘种山桃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梅花品种及山桃花朵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梅花品种青岛朱砂、黑美人、丰后、淡丰后、燕杏梅和山桃花朵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几种植物中共鉴定出20种挥发物。不同类型梅花品种及山桃植物花朵挥发物数量和含量有很大的变化,苯基/苯丙烷类芳香族的化合物含量占有绝对的优势,其中苯甲醛、苯甲醇和乙酸苯甲酯等是梅花及山桃花朵挥发物的主要成分,出现的频率高达100%。[结论]为开发利用梅花香气资源和花香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根据2011年6月中旬(前调查)、7月上旬(中调查)和7月中旬(后调查)黄河口海域3航次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资料,对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次调查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100种,其中多毛类和软体动物种类数占79.0%,棘皮动物仅占3.0%。调查期间黄河口海域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在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上均占有优势地位,3次调查优势种均为中小型的软体动物和小型多毛类动物。3次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分布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均出现较大变化。前调查和中调查,调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接近;而后调查与前调查、中调查相比,丰富度指数更低,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更高。群落中多毛类比例较高而棘皮动物比例较低,表明黄河口海域底栖生物群落处于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状态。多样性分级结果表明,3次调查多样性指数均为差级,后调查丰富度指数为差级,前调查、中调查丰富度指数虽为中等,但非常接近差级。与历史资料相比,棘皮动物生物量已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